病房楼建筑设计如何体现“绿色”双重定义?-海南起帆建筑工程

2020-03-18

  随着社会发展,人们在建筑方面越来越注重绿色,绿色建筑成为国际建筑界的大趋势。在医院建筑中,病房楼约占一般综合医院能耗的40%,在节能方面它最应该体现绿色。随着医疗建筑设计的发展,病房楼的绿色不应该仅仅体现在能耗方面,而应该体现在更关注患者的需求上——通过建筑设计的手段拉近医院与病人的关系,以满足康复要求为基础,以人为本,从患者的生理、心理方面入手,建立一个卫生的、处处体现对病人的照顾与体贴的、具有广泛兼容性与亲和性的环境。


绿色病房楼的研究历程

随着环境问题越来越受到大家的重视,人们开始关注能耗问题。而且随着社会发展,生活水平提升,人们就医观念和需求也发生了转变。自1977年美国学者恩格尔提出与绿色病房楼相类似的理念后,关于绿色病房楼的研究就受到了广泛关注,但总的研究成果并不多,绿色病房楼的整体理论与实践都尚处于起步阶段。自21世纪初至今,绿色病房楼方面的研究发展相对较快(表1)。

1

绿色病房楼研究历程



对病房楼存在问题的研究

1病人使用空间现状分析

病人是病房楼的主要使用人群,其主要使用空间为病房,但室内外的活动空间也十分重要。丁玎通过对大量传统病房楼建筑的调研,发现传统病房对病人的人性化关怀不足,无处安置陪护用床,陪护人员无法正常休息。纪伟东等人通过分析得出,病房空间较小但病房内病床较多,声音嘈杂,忽略病房内活动空间的设置,空间设计缺乏人性关怀,并且室内颜色过于单调。国内大多数医院缺少供病人和医护人员休闲、娱乐的活动空间,缺乏病人修养康复的必要活动环境。


2病房楼环境与医护人员使用空间现状分析

在就病看病的基础上,人们开始关注自己的就医环境与体验。病房楼不再是一个病人临时居住的场所,而是病人暂时的“家”。李宏利通过调研得出,现在病房楼走廊经常增加病床,阻碍走廊交通。闻大全通过调研得出,病房楼周边车辆拥挤,人车混杂,流线交叉混乱,并且面临着周边停车难的问题。在病房楼设计阶段,设计人员对智能化系统设备的空间安装、管线等考虑不周。丁玎通过调研得出,现在许多医院还存在病房楼运营管理不规范的问题,污水、废弃物等管理不当。纪伟东等人通过分析得出,护士站缺少人性化装修,不能很好地缓解病人情绪和调动医护人员积极性,并且病房楼内电梯厅布局混乱,电梯类型和数量不足,交通流线混乱拥挤,缺乏人性化设计。此外,还应注意病房楼周边的环境设计,为病人提供休闲、娱乐、交流的室外公共空间。

概括而言,现在国内病房楼主要存在的问题是:病房内空间狭小,空 、间分布不均,并且没有考虑陪护人员的需求;室内环境过于单调,没有人性化设计,大多数病房没有设计供病人、探访人员交流的公共空间与活动空间;没有考虑医护人员的需求。主要表现在病房楼走廊空间被占用,楼内电梯数量不足且布局混乱,病房楼供人休闲、锻炼的室外公共空间不足并且在设计中没有相应考虑,病房楼周边流线组织不当,建筑设计和医院管理缺少智能化设计。


绿色病房楼的要求和设计理念研究

1绿色病房楼设计要求

一些学者从不同方面对绿色病房楼提出了自己的设计要求。闻大全提出,绿色病房首先应该满足绿色建筑的环保要求,对生态的优化,对自然的尊重。张湉、李贵吉提出,建筑师在设计病房楼建筑时最先应该满足病房楼的卫生要求,应该考虑该如何提供高效的同行流线及清洁卫生的空气给病房楼的使用者。郭丽莉认为,病房作为病人和医护人员的主要使用空间,首先应该满足病人和医护人员的基本生理需求。该学者还认为应该创造一个既方便又舒适的病房环境,增强病房楼设计对病人日常生活习惯的适应性,缓解患者由于疾病造成的痛苦和焦虑,调动医护人员上班的热情。因此病房楼设计要求应该满足四方面:环保要求、卫生要求、使用者的生理需求、使用者的心理需求。


2绿色病房楼设计理念的研究

病房楼的性质决定了其必须给病人以家的自然、温馨,同时还应考虑能源利用、资源回收、生态排放、环境保护等问题,使其做到与自然的和谐统一。因此在病房楼设计时应考虑病人、医护人员的感受、绿色建筑技术的运用、建筑室内外的表现等,使生态化、人性化、智能化成为病房楼设计的一种趋势。


01场地环境

病房楼一般不会作为单独建筑出现,作为医院建筑重要的组成部分,医院的选址和总平面布置对病房楼的影响十分明显。廖世游通过分析指出,院址的选择应符合城市规划和医疗卫生网点的布局要求,还要考虑服务人数、服务半径,以及城市未来发展对现有场地的影响和医院日后的扩建工作。Robin Guenther认为,在环境塑造中可以利用建筑构件的错位使阳光与绿色尽可能多地透入建筑中。朱铭提出,医院室外环境应该进行人性化设计,要设计一些座椅和健身器材。郭丽莉认为,现代医院的医疗建筑逐渐走向庭园化建设路线。

病房楼周边的场地环境对病人、医护人员十分重要。其选址影响到医院未来的扩建,医院周边路线应该清晰明确,并且医院的停车位设置应该具有弹性化。对室外公共空间进行人性化、景观化设计,这样有利于病人缓解心情、治疗病情,也有利于医护人员心情愉悦,提高工作热情。


02使用空间

使用空间不仅指的是病人的使用空间,也包括医护人员的使用空间。罗运湖认为,病房楼应该在出入院处设置清晰指示牌和导向标识。邵文晞指出,病房楼建筑应充分利用地下空间,可利用地形高差做浅埋深地下室、半地下室等。电梯和货梯是现代医院内部的主要垂直交通工具,而对于病人来说,客梯是使用次数最多的交通工具。

纪伟东等人通过调研得出:电梯厅应布置在病房楼出入口附近,通过医梯和客梯的设置,达到医患分流的目的;梯将洁污物品分流,从而避免因功能流线混乱而造成的交叉感染。闻大全通过分析现状后认为,应该减少护士站和病房之间的距离,以增加护理病人的次数和病床数,从而达到最高的护理效率。程军民通过分析得出,护士站的空间色彩要柔和,以减轻护士不安和疲劳的感觉,使其以更加和蔼耐心的态度对待病人。

病房是住院部最重要的基本的“细胞”,是医护人员护理病人的主要场所,具有多种重要功能。廖世游通过分析得出,应合理安排病房内的床位,合理利用医疗资源,各地区应该加强各次级医疗机构的建设,让医疗资源过度使用与使用不充分现象得到缓解。吴雯认为,在视觉上病房空间设计要尽可能达到宽敞明亮、结构合理、美观大方的特点,可以通过光源营造、质感选择、色彩感知等来达到效果。李长城认为,应该对病房室内环境进行“人性化“人性化”的设计,增加一定的私密性空间,营造一种静谧、清洁、一尘不染的环境氛围,使病人增加安全感。

根据各个学者的研究得出,病房楼的使用空间应该有明确的标识, 并且应该为残疾人士提供人情化服务,充分利用各种空间,合理布置电梯间。要合理利用病房内空间,进行人性化设计,注意留出私密空间和室内公共空间,还要创造令病人舒适的环境。对于护士站的设置应该注意医护人员需求,舒缓医护人员紧张、枯燥的工作气氛。


03建筑技术方面

在病房楼的建筑外形、建筑材料、建筑设备等建筑技术方面应该体现出“绿色”。绿色病房楼的外观形象首先应该在满足使用功能的前提下进行创意设计,同时结合当地人文特色和时代特征使其更加自然化、简约化,更加亲民而富有人情味。丁玎认为,在病房楼形象设计时应适当采用新工艺、新材料、新结构、新技术等,并结合医院的医疗特色进行设计,注意刻画适当的细部来缩小建筑的尺度感。

罗运湖指出,在建筑立面处理上,要注意窗墙面积比例。绿色病房楼应该考虑其所使用的绿色建材的取材和加工。胡松通过分析得出,应该注重病房楼所耗费的能源是否大于其产生的节能效果,还应该考虑建筑材料的本土化,减少化石能源使用并增加可再生能源的 使用。Lincoln C.Wood提出,应该考虑建筑材料的生命周期,结合当地气候选用合适的建筑材料,并提高水的利用率。胡松提出,建筑材料可以来源于建筑垃圾的再利用,用建筑垃圾与废旧钢筋分离的颗粒做路基辅料,土地开挖的表层土用于种植,深层土用于回填、造景。

绿色病房楼采用的绿色建筑设备主要有水设备、太阳能设备、HVAC 系统。应选用节水型的优良卫生洁具及其他用水设施,利用新型热水设备进行局部热水供应系统,还可依据降雨量等实际情况采用雨水回收技术。病房楼冷热源的选择应该因地制宜,可以从环保节能的角度在病房楼的热源入口处设置热量计量装置。根据不同的病房类型选择不同的送风、排风处理方式,新风采用分层、分区进行管理,每一个新风系统尽量不跨越不同的护理单元,以减少交叉感染。

太阳能系统,尤其是太阳能热水系统是目前使用最广泛的绿色能源系统之一。病房全年的热水需求量是相当恒定的,因此太阳能系统能实现全年的节能目标。太阳能供暖系统也是病房楼使用的清洁能源系统之一, 一般分为空气采暖与热水采暖两种方式。还可以利用太阳紫外线进行消毒处理,在立面设计时将太阳紫外线引入室内并尽可能设置中水系统,以及低流量的淋浴头和流量控制设备。

在建筑技术方面应该尽可能采用新型材料和当地本土化材料,并尽可能地使用可再生能源,减少污染物的排放量,合理处理医疗废弃物。


3建筑物理

01声环境

病房楼的噪声分为室内噪声和室外噪声。室内噪声主要来源于空调,以及来访者之间、来访者与病人之间的交流。室外噪声一般来源于城市道路、建筑施工等。杨真静、李必瑜认为,可另外开辟环境优雅的小空间供来访者休息及相互之间的交谈,如通过在病房楼内设计小咖啡屋等来减少病人和探访者在病房内交流的时间。闻大全指出,可运用建筑材料与构造手段进行隔声降噪,如采用柔性地面,以及房间的隔墙门窗采用隔声材料与构造等。

对外界噪声一般可采用隔声墙、堤坝、树木绿化等措施来隔离噪声。况毅提出,尽可能将病房楼远离城市重要干道,远离院内噪声较大的建筑用房,停车区远离病房楼设置,可以在经过病房楼的机动车道设置禁鸣标志并进行限速。


02光环境

病房一般都向阳布置,室内光线也较柔和,可以利用现代的新材料和新工艺使光线在室内均匀地分布。张湉、李贵吉提出,可通过采用天井、中庭、凹阳台和特殊形状的病室等建筑布局形式,尽可能多地将自然光引入医疗护理单元,把光的照射引向建筑的纵深方向。


03风环境

在医院建筑中,高层病房建筑区域的风环境最为复杂,而一般室内都要求自然通风。杨真静、李必瑜(2001)通过分析得出,自然风是绿色病房楼,特别是高层病房楼所提倡的,当自然风受到局限时应采用机械通风。龙灏等人用实例分析出,在夏热冬冷地区室外风速较低时,应该采用热压通风,一般可利用楼梯间、中庭、内天井、通风井等垂直贯通空间实现热压通风。罗运湖提出,除满足室外风速及通风流畅的要求外, 更应考虑传染病房楼等与常年主导风向的关系,并设置足够的防护距离。

Lan Lan等人通过分析得出,增加窗口的有效通风面积可以显著改善病房的通风情况。改善病房楼的建筑物理空间是节约能源的主要途径。声环境应该通过种植绿植、竖立隔声墙等措施来遮挡噪音,或是远离噪声源。光环境应该尽可能利用自然光,可以通过改变立面窗口形状、大小等方法增大进光面积。风环境应该尽可能利用自然风,并进行分类送风。


4绿色医疗管理

绿色病房楼不应该仅仅是从空间层面来展现绿色,还应该对医院的运行进行定性、定量的分析,及时调整使用和管理,以实现真正意义的节能,也就是管理节能。胡松认为,以绿色建筑内各用能设施基本运行为基础条件,依据各类机电设备运行中所采集的反映其能源传输、变换与消耗的特征,通过能效控制策略实现能源最优化、经济实用的系统。


绿色病房建设的展望

综上所述,病房楼是医院的重要组成部分,无论是建筑面积还是能源物资消耗,都占到整个医院的很大比例,深入关注绿色病房楼是医院打造绿色建筑的重要部分。基于绿色建筑的宗旨——协调自然、人和社会的关系,一方面绿色病房楼要从建筑节能的视角考虑生态和资源的影响,另一 方面要从病人生理、心理的需求方面考虑,将病房打造适合病人康养、人与环境相互融合的空间。关于绿色病房楼的研究方兴未艾,亟待加强,现有理论研究和实践存在以下不足。


第一

总体来讲,国内关注绿色病房楼的学者较少,研究力度不够,研究成果较少,且处于较为粗浅的水平。


第二

现有研究的视角比较分散,大多学者都是从自己的视角,对某一方面进行了一些研究,提出一些观点,缺乏系统的研究。


第三

目前的研究方法比较简单,多为定性分析,基于现状、问题,依据经验性的思考,提出研究结论或观点,缺乏科学的、深入的、合乎逻辑的论证过程,更缺少系列的定量分析、精细化研究作为支撑。


第四

因为理论研究尚处于起步阶段,在目前的医疗建筑设计与建设实践中,绿色病房楼的理念并没有受到足够的重视。虽然越来越多的建筑设计师开始研究、设计、建设绿色病房楼,但依然有很多病房楼建筑忽略了人性化的设计、能耗的节约及生态的保护等等,并且对绿色病房楼的研究尚浅,关注的人较少,力度不够,科研结果较少。

随着社会发展,尤其是我国倡导“五位一体”的发展理念,可以预见,绿色病房楼将会受到各个方面的关注,成为医疗建筑研究的热点之一。

结束语

绿色病房未来研究可以从以下四个方面着手:


第一
系统地解构绿色病房楼的特征和基本要求,探讨绿色病房楼与其他建筑的共性与特性,建立绿色病房楼的评价体系和评价方法;


第二
研究绿色病房楼建筑设计方法体系,探索满足自然、人和社会三位一体的病房楼绿色建筑的设计策略;


第三
探索我国中医与西医医院病房楼的设计特色与设计差别;


第四
在研究方法和技术手段上将会有较大的突破与创新,随之研究将深入、精细,更能有效地指导实践。



阅读41
分享
写下您的评论吧